玩不膩─法蘭西斯‧艾利斯個展

展覽分享

      - 玩不膩


在法蘭西斯‧艾利斯(Francis Alÿs)的素描本裡,可以看到許多刷過紙面的乾刷點描和謹慎描線、或是薄層塗抹,同樣在影片中也會看到早期的藝術家、參與者或後來加入演出的小孩,會碰觸砂土、水、空氣以及各種日常物件,並在這些物質上留下他們輕顫或用力、隨機或演出、專注或出神的不規則點描與線條,無論在他的繪畫或是影像中幾乎都可以捕捉到「觸及」(get on to)的意味與感受。「兒童遊戲」的初始或發生總是和世界的基本物質、周遭環境「碰觸」(touching)、「磨蹭」(rubbing)和「互動」,然後想法就常會像蒸氣一樣,融入世界或身邊的氣象。

小孩在「遊戲」的自由(現實的懸置)中,開始對於環境的熟悉、操作物件的技巧、與朋友的靈巧互動等等「碰觸」,特別在Alÿs的設計與鏡頭下,會更加凸顯出群體中的「角色扮演」與「行動決定」,也就是一種從遊戲自然而生的「政治性」。「遊戲」懸置了所有的現實限制,讓他們(乃至於我們)開始畫線、也開始跨越,「界」與「跨」或說「線」與「徑」的難以區辨、辯證和交替,似乎就是藝術家在不同區域、不同政治氣候下,與小孩們進行不同遊戲時,「走–劃–跨」出的時而顫抖、時而轉瞬即逝的「線」。

「氣象」意指著瞬息萬變的物質環境,也意味著無形的政治環境,Alÿs的創作似乎都存在他「沿著」氣象邊緣觸摸和行走的身影。他於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代表比利時館的計畫題目,「遊戲的本然」中的「本然」,或許在「生命政治」的各種地景和地方,會翻轉出自然氣象中存在著的各種遊戲,指涉著人的所在與狀態的「遊戲」,無疑地是自由狀態下對於「開始」的決定。

藝術家介紹


法蘭西斯‧艾利斯

1959年生於比利時,現居住及工作於墨西哥城。曾修習建築和都市規劃。他在1986年移居墨西哥,並與當地非政府組織合作,後於1990年進入視覺藝術創作領域。他的創作實踐則包含多種媒材,橫跨繪畫、素描、錄像和攝影。艾利斯雖然將工作室設於墨西哥城,但二十多年來,所到之處已遍及全球各地:南美洲、北非、中東國家,也已和當地社群共同完成許多創作計畫。例如他曾造訪祕魯,召集五百名當地自願參與計畫的民眾,將一座沙丘移動了幾公分(《愚公移山》,利馬,2002)。從2016年起,他在伊拉克參與了一系列的新計畫,例如和位於伊拉克達霍克收容雅茲迪人的夏歷亞難民營共同製作之《跳房子》(2016年),或在北伊拉克摩蘇爾市圍城之役期間,他隨庫德族人的部隊拍攝了錄像作品《色彩搭配》(2016年)。艾利斯曾於2020年在日舞影展、鹿特丹國際電影節、馬賽國際影展等活動中,播映作品《沙之路》,這部作品是協同朱利安‧德弗以及伊拉克尼尼微省一個山間村落的孩童們共同拍攝的作品。


他亦曾於全球各地美術館參與展出及舉辦個展,包含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比利時國家館(2022)、外灘美術館(上海,2018)、埃康美術館(伯明罕,2018)、安大略美術館(多倫多,2017)、國立哈瓦那美術館(哈瓦那,2016)、塔瑪約當代藝術館(墨西哥城,2015年)、第十三屆卡賽爾文件展(卡賽爾、喀布爾,2017)、東京都現代美術館(東京,2013年)、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(紐約,2011)、泰德美術館(倫敦,2010年)等等,並曾獲頒德國藍橙藝術獎(2014)、文森梵谷歐洲當代藝術獎(2008)、桂冠當代藝術獎(2010)、EYE藝術與電影獎(2018),艾利斯於2020年獲得白教堂藝術家獎以及肖克視覺藝術獎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